世纪年代中国高等造船工程学科整合与发展的苏(13)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设立夜大学。为了更好、更快、更多地培养造船工程方面的人才,除了本科教育,上海造船学院还学习苏联,决定成立夜大学。招生对象为一机部所

(2)设立夜大学。为了更好、更快、更多地培养造船工程方面的人才,除了本科教育,上海造船学院还学习苏联,决定成立夜大学。招生对象为一机部所属上海市造船系统的工厂、机关学校中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干部及工人,年龄不限。早在成立夜大学之前,因为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办有夜大学,上海造船学院筹备委员会专门就夜校筹办问题跟苏联专家进行谈话,在专家的建议之下,筹备委员会首先“通过列别节夫专家设立夜大学的教学计划”,以供办学参考。其次,专家建议委员会注重生源质量,“学生的条件,在苏联是不许降低的”,至于如何保障学生的质量,要由夜校部负责,安排“准备投考的工人自一月份到六月份先复习高中课程”[14]。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并做了充分准备之后,1956年1月13日,一机部指示,上海造船学院成立夜大学,并于1956年暑期后开始招生,首期计划招生220名。学制为本科6年(包括毕业实习),设置船舶制造、船舶内燃机及装置、船舶电气设备、机械制造等专业。1957年中央决定交大分设两地,造船学院夜大学并入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夜大学。

(3)加强对外交流。20世纪50年代,受国际环境影响,交大造船工程学科在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主要在苏联、民主德国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对外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和交流最新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主要举措有聘请苏联专家,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向国外派遣青年教师和留学生等。如1957年9月12日~10月15日,交大聘请民主德国的罗斯托克大学机械零件教研组主任伯宁专家来校讲学,为期一月有余,主要讲学内容为《机械零件设计的新技术》。听课的老师普遍认为“专家讲的许多内容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对大家帮助很大。而且能适合大家要求,容易听懂”[15]。交大还根据《1955年选拔留苏及赴人民民主国家留学生研究生计划》,从船舶蒸汽动力制造、船舶制造等10个专业选拔了37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和本科一年级学生赴国外留学,其中留苏的33人,留学其他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4人,占这10个系学生总数675人的5.5%[16]。

3 对中国造船工程高等教育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核讹诈、核垄断,中共中央果断做出了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国防尖端技术的决策。而且,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决定,全部召回在华的苏联专家,撕毁十余项两国政府间签署的合作协定、数百个专家合同等,废除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党和人民坚定地走上了自力更生的奋斗之路。1960年7月25日至8月4日,教育部和国防科委在青岛联合召开有48所高校及中央有关部门代表参加的会议,研究国防尖端专业设置和布局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领导人与会。教育部副部长蒋南翔在大会闭幕词中指出:“在高等教育战线上,就是要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积极为国防建设服务,从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和开展国防科学研究这两个方面,努力为国防现代化多做一些工作。”[17]1961年2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将原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的七所高等工业院校划归国防科委领导,以便有计划地为国防建设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上海交大也位列其中。从此时开始,直到1982年9月17日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为止,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一所主要为国防建设培养人才的学校。由于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海军,对船舶制造系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船舰制造系各专业是研究舰船总体设计制造的,因此在学校里地位也很重要,代号为“一系”。

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专家的帮助,交通大学领导层的主动作为,再加上教师们在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上的努力,使得建国初期的交大“在当时具备了多科性工业大学较完整的专业,并且各专业都能正常地进行教学工作,很多教师已能掌握教学工作和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路径奠定了该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影响了中国造船工程学科的长远发展。

3.1 确立了造船工程学科建设体系

在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的同时,中央教育部要求各校将学习苏联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造船工程系前后9位苏联专家来到交大之后,一方面按照苏联高等教育的专才教育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全力指导学科建设,教学方面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教师等各个环节,学历建设从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夜校生等,诸多方面都打上了苏联的烙印,更为重要的是将苏联的高等教育制度模式移植到了交大,对新中国造船工程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体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1957年交通大学教务长陈大燮在其撰写的《苏联专家对学校的帮助》一文中指出的,“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教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从通才培养转变为专才培养,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苏联专家帮助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专才计划,开设了应开的课程;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充实了教学设备,加强了生产实习。”[5]489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1/0727/845.html



上一篇:微生物网课我的博士预备课程
下一篇:延期通知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延期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