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从著录题跋辨析古代书画——倪瓒《梧竹秀石图(5)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未见对题跋的详细摘录,比较《大观录》与《墨缘汇观》著录: 1.倪瓒跋文。《大观录》记载“贞居道师时往常熟山中

《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未见对题跋的详细摘录,比较《大观录》与《墨缘汇观》著录:

1.倪瓒跋文。《大观录》记载“贞居道师时往常熟山中”(图1),《墨缘汇观》记载“贞居道师将往常熟山中”。“时”与“将”用在此处均可,但二字意思区别较大,一个说的是频次,一个体现未来要发生。从画面字的笔划看,比较明显是“将”字,必是吴升错录?

2.张雨跋文。现存画面缺少“雪”字、“元镇”二字(图2),《大观录》《墨缘汇观》不缺。画面所缺的字是题跋中的关键字,“元镇”二字证明的是倪瓒而非他人之作。倪瓒跋文中“五月溪声入座寒”“窗户暖”“擈栗紫团团”,农历五月相当于公历五月底、六月,这时候的江浙地区虽闻溪声觉冷意,但正值窗户已暖、栗子花开、团团而落,吴升、安岐著录中张雨跋“回棹来看雪未消”,实属小概率事件(查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元末气温较目前低约不到2度)。所缺三字是吴升、安岐著录时有,后来被损?又为何在一幅并无雪景,体现春暖的画面用“雪”字?

3.钤印。《大观录》仅记“句曲外史图书一方”,《墨缘汇观》录有张雨钤印四枚:《句曲外史朱文印》《秦国世家白文印》《贞居白文印》《句曲外史张天雨印》朱文印。画面实际有张雨钤印六枚(图3),未录入两枚为右上角“幻仙”朱文印、右下角“左廉察祭酒”白文印。安岐既已录入张雨四枚印鉴,缘何未记录另两方亦重要的印鉴?另怎会将“崇国世家”记为“秦国世家”?

图1

图2

图3

元刘基撰《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记“……六世祖九成以状元擢第于宋,传四世至逢源,仕宋为奉议郎,通判漳州,逢源生有孙,有孙生雨……”张九成死后封崇国公,谥文忠,故张雨方有“崇国世家”印。③

从倪瓒跋文断句及张雨题跋来看,此图应是倪瓒为张雨画,仲素孝廉赋诗,倪瓒题图上。画中除有未查的“少邨眼福”、肖形印外,④最早可辨的“徐笃孺印”疑为明代徐复祚收藏印⑤(图4),后梁清标、安岐先后递藏,再后入清内府,从清宫散落后经庞莱臣收藏。查《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四种》《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佚目》,均无此画,此图何时何法流出清宫不可查。

笔墨及书法

关于此幅作品笔墨,著录依次为:《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记载为:“倪元镇碧梧翠竹图笔势苍劲草草而成绝不类其平时细描轻染略施浅色防缀乃知此老胸中无所不有耳”。⑥

《大观录》记载:“淡墨润笔点叶,莽苍超忽,而清阴如覆。竹数茎,长梢偃干,节叶纷披,墨龙箨龙,鲜润欲化。地坡湖石,学北苑深墨皴,极雄厚。此图骨法笔力,纯似叔明。绝无迂翁一点本色,岂叔明竟作床头捉刀人耶。然迂翁书诗款端古,是早年笔,想尔时正机流神旺,有此奇逸之作耳……”。⑦

《墨缘汇观》记载:“作高梧疏竹秀石平坡,苍润淋漓之妙,全以泼墨为之。倪翁竹石中之仅见者,可称神逸。画右自题…按云林书法多宗内景经,此幅书宗率更,画用泼墨,皆变笔也……”。⑧

细读各家著录总结此图笔墨特征:

1.不类其平时、绝无迂翁一点本色、变笔;

2.笔墨特征是苍劲草草、淡墨润笔点叶、泼墨为之、坡石学董源极雄厚、纯似叔明;

3.书法端古是早年笔,不是倪瓒多用的王羲之,宗法欧阳询。从张雨题跋可知,此图创作不晚于1350年张雨卒时,应是倪瓒50之前作品,此幅笔墨确与现存倪瓒此时期作品《水竹居图》《六君子图》等均不同。几个笔墨上的疑问:

1.吴升记“淡墨润笔点叶”,观图可见,竹叶浓淡墨相间,浓墨枯淡墨湿。梧桐墨叶层叠,使用的是大混点,这种点叶法宋元少见,明代董其昌始兴。

2.美术史传最早的泼墨画始于唐代王洽,《宣和画谱》记载:“王洽,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王洽无存世作品,唐之后除梁楷等人少见泼墨人物画外,不见此画法,直到明徐渭方创泼墨大写意,并兴盛至今。

3.董源创立中锋披麻皴法,米芾《画史》评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沈括《梦溪笔谈》评董源“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吴升说《梧竹秀石图》坡石学董源、极雄厚,实难匹配。

4.“纯似叔明”一句。按时代推断,吴升提到元代能为倪瓒捉刀之“叔明”,或为与倪瓒交集多,同好道教,号香光居士、黄鹤山樵的王蒙?如果是王叔明,此句蹊跷:《铁网珊瑚》记“王蒙字叔明吴兴人号黄鹤山人赵松雪之外孙也素好画得外氏法……”;《清河书画舫》记“……落笔精微,布景超妙,设色古雅,烘锁活泼……”;《画史绘要》记“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董其昌称王蒙“刻画之工,元季当为第一”。此图与王蒙密不透风的笔墨之法绝无类似?也或者另有其人不可查,或吴升所言非元人也未尝。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0/1222/493.html



上一篇:四载剧校史,幽微大时代——评顾振辉的上戏民
下一篇:启明星C类计划的经历让我更关注接地气的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