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本期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本期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筋骨兼修”的硬核传承 编者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被誉为世界首例断肢再植的诞生地、“中国手”的摇

原标题:本期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筋骨兼修”的硬核传承

编者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被誉为世界首例断肢再植的诞生地、“中国手”的摇篮。如今,经几代骨科人的努力,它已形成集创伤急救、疾病诊治、康复、科普培训及创新转化为一体的骨科中心。近年来,科室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名中处于领先位置,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中近五年来三次位居榜首。

本期医视野,让我们走近这个“筋骨兼修”的团队,看他们如何在传承的同时,深耕技术创新,破解临床难题,不断实现新突破。

学科带头人说

深耕技术创新 不断探索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 张长青

守初心

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六院骨科具有创新基因和传承精神。无论是断肢再植,还是“中国手”,都是在找准群众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的结果。即使面对无数次失败也不气馁、不屈服,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让创新最终应用于临床,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使命感。

临床上总是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个问题又会产生。不同的历史时期,疾病谱也会发生变化,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发展所遵循的路线一直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文化力量的推动。六院骨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不断探索的使命感让创新不断涌现。这些年,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临床疑难的重要疾病,以先进的技术、人性化的服务流程造福患者。

建平台

促进学科整体发展

学科建设其实是平台的建设,有了好的平台才能推动学科建设,进而推动临床科研发展。

六院骨科目前设有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骨肿瘤科、足踝外科、小儿骨科等8个亚专业、12个病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超大型骨科学科,拥有国内单体最大的创伤急救中心。研发严重肢体损伤修复重建系列关键技术、骨坏死及股骨颈骨不连“中国解决方案”、复杂运动创伤韧带修复技术体系、胫骨平台骨折三柱理论等多项创新手术技术。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主持制定指南、共识等14项。

在这里,骨科相关学科如创伤急救、骨科康复、骨与关节代谢性骨病、肌骨超声、骨与关节影像、骨与软组织肿瘤化疗等也实力雄厚,堪称“内外兼修,筋骨并举”。

重科研

推动临床技术创新

如果说学科发展需要平台建设作为支撑,那么科研的发展、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在学科平台层面来讨论,其中,传承、创新、发展无疑是核心内容。

事实上,几代六院骨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基于临床学科发展以及科室高效运营,建立一个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运行机制非常关键。让每个医生都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兴趣去从事科研工作,并且做有效率的研究。

其中,“效率”如何体现?这又回到了我们发展的主线上来:致力于解决临床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科研与应用相结合,不断推进技术的发展。这样的科研创新,才是与大医院解决疑难重症的定位相符合的。

围绕严重肢体损伤急诊保肢难题,六院骨科展开技术攻关,创建了桥式交叉皮瓣移植、新型组合皮瓣移植和残肢皮瓣移植等一系列保肢新技术。针对股骨颈骨折骨不连这一世界性难题,创建了骨质结构与血供双重建新技术。

临床的需求为科研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转化研究,而随着这些研究平台的搭建,也将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病患。

促领跑

让人才在一线成长

在医院现有的骨科学科平台和框架之下,如何才能推动学科人才高效成长?

首先,在临床实践中要遵循临床医生的成长规律,为医生创造一个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学科平台。

人才与学科平台的关系就像植物与土壤的关系。肥沃的土壤能够孕育优质的果实,良好的学科平台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其次,要关注高端人才、拔尖人才的成长。

以“领跑者”的理念建立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让拔尖人才为科室其他医生领跑,带动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科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zonghexinwen/2021/0513/715.html



上一篇:上海交通大学在活性物质中发现无序超均匀的新
下一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许敏哥哥身份曝光,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