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场域与语境丁玲文学思想变迁的几点考察(4)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36 年9 月,丁玲重获自由,在冯雪峰等人士安排下前往陕北苏区。丁玲生前最后一任秘书李向东在《丁玲传》中写丁玲从上海乔装打扮前往陕北时无限感

1936 年9 月,丁玲重获自由,在冯雪峰等人士安排下前往陕北苏区。丁玲生前最后一任秘书李向东在《丁玲传》中写丁玲从上海乔装打扮前往陕北时无限感慨:“上海是她离开家乡踏入人生的第一站,是她初登文坛名声大噪的地方,也是她投身革命的起点,这里有她的卿卿我我,有她的撕心裂肺,也有她的刻骨铭心。她要和这一切告别了,翻开人生中崭新的一页。”?应该说,以1936 年底为界,丁玲文学思想从时间上进入另一个时期,抵达另一个维度。从空间来看,丁玲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不仅仅是自然地域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她作为第一位走进延安的新文学女作家,真正进入进步历史的坐标系。场域的变迁,带来的是语境的流转,抵达陕北苏区接受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接见,丁玲的文学创作随即由上海文学转型为延安文学,即左联文学转型为解放文学,这为日后丁玲成为一种极其可贵的思想资源,实现了跨时代的奠基和定位。

①〔德〕汉斯·昆、瓦尔特·延斯著,李永平译:《诗与宗教,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01页。

②王建中、李满红:《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论丁玲在上海时期的思想与创作》,《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32卷第3期;又见《新气象 新开拓》选编小组编:《新气象 新开拓——第十次丁玲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④⑩???丁玲:《鲁迅先生于我》,《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3期,第21页,第21页,第23页,第23页,第25页,第26页。

⑤⑥⑦⑨蒋祖林:《丁玲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5页,第24页,第45页,第77页。

⑧?沈从文:《记丁玲》,《良友文学丛书(第十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第71页。

???参见丁学昭:《丁玲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2页,第147页,第138页。

?参见杨建民:《叶圣陶知遇丁玲》,《中华读书报》2011年5月11日。

?张欢:《早期左翼文化的自我建构和开放向度——以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水》〉为历史节点》,《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年第2期,第79页。

?朱少伟:《丁玲早年在申城》,《新民晚报》2014年11月23日。

??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下)》,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05页,第705—706页。

?张炯主编:《丁玲全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刘思谦:《丁玲与左翼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1期(总第183期)。

?李向东、王增如:《丁玲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7页。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1/0707/785.html



上一篇:曹洲的诗
下一篇: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健康管理需求及影响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