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弄潮数据洪流记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3)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实验室和学生讨论 城市之光 “十年磨一剑”,过敏意觉得值得。 令他骄傲的是,S P S已经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东南亚、中东、欧洲,面向

在实验室和学生讨论

城市之光

“十年磨一剑”,过敏意觉得值得。

令他骄傲的是,S P S已经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东南亚、中东、欧洲,面向全球提供云计算服务了。但他的目光却没有停滞在“突变型峰值”上。在他眼里,大数据像一道光,应该照亮的不只是某个行业,而是整个城市。

在过敏意全职回国前,2006年年初,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了“重点研究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城市多元数据整合与挖掘、城市动态监测与应用”等发展战略,要求在2020年之前建立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逐渐被列为国家重大战略。

那时的过敏意,主持的“普适计算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立项。看到国家层面对大数据的支持,以及对相关科研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过敏意认为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他有太多有益的事要做了。

的确如此。自从2007年全职回国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芬合作项目、国家原“863”目标导向重点项目、国家原“973”计划……项目接二连三地进来,过敏意甚至将自己的研究侧重点调整到大数据和云计算上。

2020年6月,科技部公开了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验收情况。结果显示,过敏意的“城市大数据三元空间协同计算理论与方法”为“良好”。在这个项目中,他把目光投向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大数据的知识和价值蕴藏于一个“人、机、物”三元空间里。在信息化推进和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的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按理说,再进行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就简单多了吧,但问题是城市大数据来源广泛、类型众多、结构复杂、动态实时且关联也非常复杂,想要实现数据的“聚、通、用”非常难。

所谓的“聚、通、用”要达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如果是在城市公共食品安全管理中,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物流和销售信息,消费者对食品的评论,以及医院就诊和药店购买记录等就属于三元空间的大数据。而在他们的系统中,一旦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利用群智认知方法,就能够挖掘、推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定位、追溯问题环节,提供有害食品的安全预警,从而控制有害食品的蔓延。

为了实现这一点,过敏意团队确立了清晰的思路,“从数据感知到群智认知再到智能服务”。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自2015年项目启动之后,他们要做的就是以数据三元化、认知群智化、计算层次化为特征,建立一套新型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体系。相关成果发布后,得到了超过30个ACM/IEEE Fellow、国际著名期刊主编等学者的引用,受到高度认可和肯定。其中,实现群智感知的CrowdOS开源系统平台,支持二次开发,已在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方面展开示范应用,2019年9月开源上线以来已经有包括美、英、日等在内的30余个国家的科研人员访问和下载。高性能分布式深度计算引擎SINGA,目前已经成为Apache顶级项目(

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过敏意经常在各种场合针对三元空间数据利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项目组其他骨干人员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如果说计算令城市更智慧,他们期冀此刻就种下星星之火,吸引更多同道中人加入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队伍中来。那将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未来。

过敏意的“道”

“我的整个学术生涯比较长,已经有30多年了。”过敏意说。对计算机的好奇,使得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南京大学时侧重软件工程,在日本时做过数据挖掘、分子计算、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回国之初做普适计算,后来又集中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转型要付出很多,但也拓宽了研究领域,可以把不同的研究方向融会贯通,形成新的大课题。”他表示,计算机科学本来也很难泾渭分明,真要较真的话,其实他也从未绕开过“并行与分布式系统”“高性能计算”这些圈子。

回国十余年,过敏意身上变化最大的就是一头黑发渐白。“但我心态还可以,没什么能让我沮丧的”,他强调道,并不掩饰自己的斗志。他一直是笃定的,打定主意不回头的那种。

21世纪初,日本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过敏意更愿意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我们国家蒸蒸日上,差距正在缩小,最重要的是国家非常重视科技投入。与其在日本培养人才,不如回国去培养人才,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做点贡献。”一有这个想法,他就再也回不到原来平稳的一眼看到退休的生活中去了。“终身在日本,非我所愿。”他说。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1/0624/771.html



上一篇:坚持协同创新之路让光纤传感技术更好地服务祖
下一篇:交大基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