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山高水长,为世界光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走进来时,身板笔挺,气色滋润。这份儒雅自信,就是银幕上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任是谁也不会猜错他的身份。我冒昧地问,马老师您七十几了?他用圆润的男中音爽朗地回答,哈

他走进来时,身板笔挺,气色滋润。这份儒雅自信,就是银幕上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任是谁也不会猜错他的身份。我冒昧地问,马老师您七十几了?他用圆润的男中音爽朗地回答,哈哈,我已经81岁啦。 81岁的马知恩教授祖籍西安,在四川成都长大,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上海交通大学,然后随学校迁来西安。他曾是西安交大的理学院院长,73岁退休后学校又被返聘回来两年,75岁正式退休。说是退休,其实他依然担任教育部高等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并以西安交大为中心成立了全国高等数学研究中心,做一些国家级的课题等。2011年,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他是主任,还在一线管理部门做中层干部。学校发展的60年中,他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工作。 历经120年风雨磨砺,西安交大靠什么立足于世界大学强校之林?作为一个对理工科隔行隔山的文艺女,我关心的不是有多少科研成果、多少院士,获得多少奖励,而是这些光环背后的故事。 见证了西迁,见证了所有的坎坷与成长,和交大休戚与共60年的马知恩教授告诉我,首先是一种精神。交大有一批老教授,他们不仅学术拔尖,而且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当年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支援大西北放弃了在上海的荣华富贵,离开生活在那里的亲戚朋友,全身心到西安工作,这种精神十分宝贵。在他们带领下,我们这批年轻人慢慢成长,也用这种精神影响着后面一代,代代相传。 当然,一个大学的建立只靠一种精神是不够的。120年来,经过历代校长教学理念的传承,西安交大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要求严不仅是对学生,对教师亦如此。六七十年代,学校对教师的科研没有过多要求,但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对新入岗的老师要先进行辅导、听老教师的课,还要上习题课。比如马老师熟悉的数学系,当时新老师一周要上16节习题课,还要听4节大课,锻炼三年后,优秀的才能去给学生上课,达不到水平的还得继续学习,有的助教四五年都不能上课。所以基础打得比较厚,也使得学校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代代相传,这一点非常重要。如马老师所在的数学团队,经几代人传承,不仅教学,还做一些教学研究,包括学校的建设与改革,这些理念、教学思路也逐渐辐射到了全国,国家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一共八届,有六届主任都是西安交大担任。还有,1990年到2000是我国教学大发展时期。1994年,马老师和同事一起研究起草了《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教育部非常重视,红头文件下发到全国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各个学校的教学处,作为参考指导文件。从这些事可以看出西安交大在全国大学数学界的引领作用。 这个数学基础教学建议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有共性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学到思想与方法,通过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理会知识背后的思想。知道是什么,也要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也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怎么能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九十年代初,数学系有个叫陈勇的学生,13岁入校。马老师当时是系主任,觉得他虽然很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但上课不太认真,于是教导陈勇要踏踏实实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陈勇说课堂上那些知识他都会,不用听了。马老师不信,试着讲了一个较难的数学题,陈勇不但马上做出来,而且比老师的认识要深刻很多。马老师认为这个学生不简单,一般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总是吃不消,而他却是吃不饱,就对他进行另外的辅导,让他去听最难的数学分析课,别人半天都做不出来的题目,他半个小时很轻松就做完了。于是系里对他进行特殊培养,在他的本科生课程外还让他上了一门研究生的拓扑学课,当时他才一年级。到第三学期时,他的各门科目分数都是90分以上,而且他的研究生课程拓扑学考了一百分,还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个天才学生毕业时,马老师给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美国的伯克利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写了推荐信,四个学校包括最后他选择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全都录取了他,并都提供全额奖学金。陈勇后来又读了物理,跟随一位诺贝尔获得者搞实验物理。几年前马老师在美国遇到他,问,我们国家还没有人获得物理的诺贝尔奖,你有没有能力冲击一下?他说:我很有信心。 这就是西安交大传承下来的教学理念,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给他充分的空间。这种耐心的因材施教,应该也是学校的过人之处吧。 对学生如此,对个性化的优秀老师也如此。 数学系常争鸣老师1982年西安交大数学系毕业留校。教学水平很高,讲课非常受学生欢迎,曾获得学校教学竞赛特等奖。获教学竞赛特等奖是非常不容易的,学校成立120年来,获奖的不会超过10人。学生称常老师为常大神,说他上课只带一张纸,由浅入深,既有传统的严谨,又有现代的有趣,十分有层次有系统有体系地把课讲成一绝,“不是一般的有水平”。同时还说他上课“逻辑严密,饱含热情,语速平缓,板书工整,字迹优雅,声音富有磁性”,学生都已成为他的忠实粉丝。一份给大一学生做主题报告的通告中是这样介绍常老师的:昔有北大辜鸿铭,今有交大常争鸣。这个评价已经有了名垂青史的味道。可惜这样一位大神级老师因为全身心投入教学,没有科研成果,也不是博士毕业,不符合升职政策,升教授的事一直解决不了。2015年,因为他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也因为学生对他的追捧,当了20多年副教授的常老师被学校破格评为教授。 教学主楼及四大发明广场 还有一位李田老师,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到西安交大任教。上课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上的是数学系里非常难懂的课,但他能把知识讲得非常清晰,同时通过知识讲思想,带出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有着强烈的方法论引导,闪烁着理性思辨的智慧光芒。他上课充满热情和激情,普通的一节课能引出两三个分支的趣味内容,简单随意而深刻灵动,充分展示数学之美,学生说听李老师的课绝对超值,如“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南孚电池。他在国家高度重视的交大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带数学,和他同样代课的是学校聘请的北大等学校优秀的老师。学生反映他上课绝对不比北大、浙大的老师差。只要听到上他的课,学生会全体鼓掌,可见他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当了20多年讲师,因为他不是博士,也没有发表论文与获奖,常老师不够评教授的条件,一直没有升副教授。后来学生写了厚厚的一本理由推荐他,院长院党委书记也亲自给他写推荐信。2014年职称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破格提拔常老师为副教授。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兴学必先重教。爱护珍惜人才,亦是尊重教学。以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看来,作为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西安交大名师汇聚、学子向往是有它的理由的。 马老师现在还在做教师的培训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当新教师进来后,学校会进行五阶段递进式培养。 西安交大独有的教师“五阶段递进式培养方案”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主要包括,第一阶段:以做一个合格教师为目标的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培养;第二阶段:获取教学资格的培养,如担任助教,试讲等;第三阶段:开课前的集中强化培训,如观摩教学录像,备课辅导等;第四阶段:开课后进行跟踪培养,一般两年之内会抽查听课,一方面检查讲课质量,另一方面对老师进行指导帮扶;第五阶段:优秀教师的培优工作,对讲课获奖的优秀教师组织专家进行提升帮助。培优过程也会有示范和传承作用,使青年教师的业务得到更快更稳的提升。 马知恩老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交大的两院院士共有25名,“千人计划”学者40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4名,而国家级教学名师只有6位,可见这个荣誉的含金量。当年大学毕业填志愿是“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马老师,在交大的讲台上一站就是60年。除了上课,他还编写教材大纲,为全国各大院校师生做教学的专题报告,关注教学研究改革,指导青年教师上好课。他创立了独有的“精讲讨论式”教学模式,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承学校优良的教学传统,影响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师。与他交谈时,因不熟悉学校情况,很多专业名词听不懂,我多次不礼貌地插话,他都很温和地停下来耐心给我解释,尽显教学名师的大师教养。 一场交谈,我这个文艺女青年也成了数学教授马知恩的粉丝。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美学的最高境界是数学。 现任学校机关党委书记的数学系徐文雄教授告诉我,学校一直坚持基础公共课考试时教考分离,即老师按教学大纲上课,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大纲要求,但是上课老师不能出考试题,确保学生考试和分数的真实性。这个鲜明特点,国际评价非常高。徐老师在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国际学生办公室的老师就说,西安交大学生的成绩含金量高,能力值得信任。国内其他大学数学95分、100分的学生没有交大80分75分的学生优秀。交大的良好声誉就是这样从国内走向世界。 时光流转,倏忽两甲子。一群纯粹的教育者,教学和精神相长,不忘初心,把他们饱含的理想、理念、热情、激情,代代相传,成就了今天的百年名校。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文化很有历史,但是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如何发挥与挖掘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这是需要我国教育界共同破解的一个课题。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光。”这歌声,是一代代西安交大师生的愿景心声,亦是对“钱学森之问”的担当。相信未来的西安交大,如校园里那年年开放的樱花,树树竞相开放,绚烂世界的目光。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0/1107/456.html



上一篇:站在中国立场研究世界文化与文学问题——首届
下一篇:启明星C类计划的经历让我更关注接地气的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