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栏[09/30]
-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刊[09/30]
-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征[09/30]
-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09/30]
-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收[09/30]
-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数[09/30]
复读13年唐尚珺坦承对母亲有愧:如读上海交大要(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自从纪录片走红,关于他的议论从线上蔓延至线下,甚至蔓延到深山里七十多岁的、不会说普通话的母亲身上。 当晚,他在姐姐家吃过晚饭,到学校就迟
自从纪录片走红,关于他的议论从线上蔓延至线下,甚至蔓延到深山里七十多岁的、不会说普通话的母亲身上。
当晚,他在姐姐家吃过晚饭,到学校就迟到了。学生们自由选择座位,前排已被占满,他只能坐在后边。后排是“搞怪搞怪”(广西方言,形容人调皮捣蛋、不老实)的学生的天下。
《高十》记录下他瞒着家人复读的细节——他把电话换成南宁的号码,放年货的超市袋子是不能要的,因为写着“钦州”,按照他对外的说法,他在南宁。
【3】第一颗糖
读不读上海交大取决于能不能换专业。“要去问一下。”他说。
今年考完试,唐尚珺回公安村住了几天。他们家是半山腰上的一座红砖瓦房,在周围的自建楼房里略显暗淡。家门正对着连绵的“十万大山”,一山背后更有一山,不见尽头。
第二年,唐尚珺考上钦州二中。年级七八百人,有七八十人被录取。
后来换到一家做游戏手柄的电子厂拉铲车。主管骂人难听得很,他忍了50多天,挣了5000块钱,然后下定决心能不进厂坚决不进厂。
每天清晨,司机从更深处的村庄开出来,到村口摁下喇叭。人们于是知道,车来了。面包车一路摇晃,两个半小时后达到县城。过去没修路时,需要三小时。
13年,一晃就过去了,每一年都想着是最后一年,但又再次迈入学校,“总觉得明年会更好”。
4年前的夏天,唐尚珺和女友去昆明旅游,在滇池边骑电瓶车。海风温柔,万物美好,催生了他们骑电动车去拉萨的想法。
“什么时候?”
【2】复读第13年
通过读书,他获得生活给他奖励的第一颗糖——小学毕业时,他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入县最好的上思二中,进了尖子班。他于是知道,“成绩好就能到外面更好的环境去。”
不去读的原因有三个,一来父亲患病需要用钱;二来看到平果三中的招生广告,600分以上复读奖励十万,第二年考上清华再奖励60万;第三点,当然还是清华。
“一五年啊,考上吉林大学那次啊。”
世界的参差向这两个农村来的娃娃露出牙齿。乡下小孩没学过英语,可县城里的同学直接就会one two three了。“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们已经会数数了。”
故事到这里似乎有了个完满的结局。最后的字幕上打下:“9月4日,唐尚珺办完助学贷款,入学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边学习边在餐厅兼职……”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早上,他在食堂打饭时晕倒,医生说是神经衰弱。连续病了十天后,他错过中考。
【1】去不去上海交大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zonghexinwen/2022/0819/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