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城市记忆上海轮渡(2)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上世纪30年代外滩铜人码头 3 1929年11月建成的市轮渡1号轮(上海特别市渡轮1) 4 1933年1月建成的市轮渡14号轮(可两端行驶) 5 上世纪40年代“水上饭店”

2 上世纪30年代外滩铜人码头

3 1929年11月建成的市轮渡1号轮(上海特别市渡轮1)

4 1933年1月建成的市轮渡14号轮(可两端行驶)

5 上世纪40年代“水上饭店”全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过江难”矛盾日益突出,过江客运量从日均30多万人次增到100多万人次。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百万市民过江的场面甚是壮观。市轮渡为缓解过江难矛盾,至1986年9月,市中心已有3条双线客渡航线建成投运,客渡船从500客位到1000客位,发展到1400客位。汽车渡轮从8车位发展到14车位。为了提高早高峰渡运的运力,经主管部门批准于1988年5月1日起,早高峰临时采用汽车渡轮作载运自行车乘客过江的专渡。1993年市轮渡客运量达3.7亿人次。机动车辆运量达671.45万辆次。上海轮渡几乎是当时黄浦江上越江的唯一方式,是衔接上海浦东浦西的城市交通命脉。至上世纪90年代,市轮渡已发展到东起吴淞口,西至米市渡沿江80余公里的黄浦江区域内设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汽车渡航线5条,交通艇航线6条。随着黄浦江大桥、隧道、轨道交通等立体多元格局的逐渐形成,轮渡仍是黄浦江越江立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市民日常越江的主要的交通工具,轮渡起到了“多拉快跑”的作用。这种以岸到岸最为便捷的越江交通方式,深受市民的欢迎。

刳木为舟, 剡木为楫, 舟楫之利, 以济不通, 致远以利天下。

6 上世纪80年代陆延线浦西延安东路渡口乘客流量的场

面对轮渡传统交通功能逐渐缩减、日客流量逐年下跌的现状,上海轮渡加快调整经营结构,投资改善轮渡条件。2003年9月19日,全国第一艘冬暖夏凉的空调轮渡在市内东金线(东昌路—金陵东路)投入试运行。双层式客舱、落地式空调、高背航空椅,体现了舒适化、人性化。为摆渡过江的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特别是在上海轮渡纪念建渡100周年之际,通过迎世博的综合整治,沿江渡口建筑立面、栈桥码头、候船室等服务设施设备已焕然一新。统一蓝底白字的“上海轮渡”标识标牌,大红色似市轮渡的“市”字在绿色浪花中前进,体现了上海轮渡的特色。新建的22艘世博客渡船和东昌路世博水门,专为世博会期间的宾客提供水门航线和园区内对江轮渡两种服务。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让宾客亲身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轮渡通过园区外东昌路水门和园区内5条越江航线,为方便游客参观世博园展馆的同时游览浦江两岸景色,展望各个场馆的风采,在休闲中感受世博园区的浦江美景,将浦东与浦西的展馆连接在一起交织成一条水上彩带,形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共运送观博游客2400万人次。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世博的光荣使命。

百年轮渡,圆梦世博。

这一百年是上海轮渡递进发展、持续积累的一百年。上海轮渡从最初的租赁小火轮到当下应用多项高科技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的低碳、绿色、环保的新型渡船。上海轮渡的功能从“利济行人、与民为便”,到2010年承担起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水上运输使命,这是用一百年的时间谱写的发展史。上海轮渡百年积淀成为上海市民的经典记忆,同时也深深地烙印在这个城市的记忆里。

7 1991年起投入陆延线航行的1400客位沪航客51号渡轮

8 车渡

9 2003年9月投入东金线(东昌路至金陵东路)航行的沪航客44号,为全国第一艘空调渡轮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1/0417/669.html



上一篇:模具技术编辑部关于制止假冒网站征稿行骗的声
下一篇:交通拥堵顽疾如何去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