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黄旭华隐姓埋名年为国铸重器(2)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那是中国核潜艇发展历程上的“史诗级时刻”——由于北方水浅,中国核潜艇在问世18年后,才到南海开始这

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那是中国核潜艇发展历程上的“史诗级时刻”——由于北方水浅,中国核潜艇在问世18年后,才到南海开始这项试验。有了第一次深潜,中国核潜艇才算走完它研制的全过程。

当时,美国“长尾鲨”深潜试验的失败引起了乘试人员的情绪波动。对参试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黄旭华为了稳定人心,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亲自参与这次重要而危险的试验。黄旭华说:“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确保人、艇安全。”

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

时任深潜队队长的尤庆文回忆当时情景,“每一秒都惊心动魄”。尤庆文抱着录音机录下舱室发出的声音和下潜指令。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记录和测量着各种数据。

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人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黄旭华挥笔写下了四句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痴”一“乐”,尽显其对核潜艇事业的痴迷,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同年,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30年没回家,原来是在做大事

从1957年到1987年,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他去哪里了,做什么工作,家乡亲人多次写信询问,都得不到答案。只知道,父亲去世,他没有回家;二哥去世,他也没有回家。

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漫长岁月里,李世英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用成全来守候。

300多斤的煤球送到楼下了,李世英和大女儿黄燕妮,一簸箕、一簸箕,往三楼搬。二女儿出生了,岛上生活困难,李世英忍痛将孩子送到上海外婆家。地震来了,李世英抱着刚出生的三女儿黄峻,拉着大女儿往外面跑……劳累,沮丧,无数次冲击李世英心头。她从不埋怨,从未落泪。

1987年,在老家的黄母收到了一本黄旭华寄来的上海《文汇月刊》,其中刊登了一篇题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长篇报告文学,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文章并未提及具体名字,但提到了其夫人李世英,黄母这才恍然大悟。

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没想到,30年没回家、被兄弟姐妹们埋怨“不孝”的儿子,原来在为国家做大事。她把家人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三哥(黄旭华在兄弟姐妹中排第三)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黄旭华在远方得知后哭着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继续核潜艇事业的动力。”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4岁的黄旭华已双鬓斑白。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这是2014年在央视一档节目中,词作家阎肃为黄旭华写的词。黄旭华从不讳言“爱”字:“我爱我的妻子、母亲和女儿,我很爱她们。”他顿了顿说,“但我更爱核潜艇,更爱国家。党把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交给我,让我有机会实现梦想,兑现入党时的誓言,我就要为党和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如今的黄旭华已96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气宇轩昂。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年轻一代答疑解惑、助威鼓劲,还经常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到校园、科研院所做讲座,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奔走操劳,发挥余热。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jtdxxb.cn/qikandaodu/2021/0328/638.html



上一篇:绩效新赛道寻觅新引擎
下一篇:孙俪倡议绿色出行看世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